编者按:kaiyun欧洲杯app官网一贯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积极拓展与业界合作,为学生创造高水平实习实践平台。2019年11月,17级汉语言专业盛清惠同学经过层层遴选,参与了《新京报》赴新疆油田的采访工作,在完成紧张的采访写作任务的同时,她还不忘写下实习见闻心得与kaiyun欧洲杯app官网学子分享。未来,kaiyun欧洲杯app官网将推出一系列报道,分享学子在各行各业实习实践岗位的风采。
回程的飞机从库尔勒缓缓起飞,低头俯瞰,眼前沟壑纵横的广袤正向远处流逝。思绪飞速交织在一望无尽的沙漠与戈壁之中,山的苍茫与地的辽阔编织出一帧帧壮阔令人难忘的画面。远处是回归繁华城市的喧闹,身后是壮阔沙漠的沉稳......
这是一座油气与生活交织的城,无数来此的新疆人生活与国家能源安全命运紧紧相连。他们在一片荒凉之中驻扎,撑起祖国千里之外一座又一座城市的希望;他们像是征战的士兵,有着“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他们守护着荒凉,在一片片无人区架起生命的活力......新疆这座巨大的城池,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祖国的边塞熠熠生辉。
“没有荒凉的人生”
11月24日,我们的飞机在库尔勒机场落地。同行的人寒暄过后便踏上了这次的“走进中石油,走进塔里木盆地”之旅。在去塔里木石油公寓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红黄相间的“石油人”挂坠娃娃。中石油的师傅告诉我们:红色代表的是油,黄色代表的是气,生产现场的设备和输油气管道亦如此。我沿路打量着库尔勒这座城市:楼盘稀疏分布着,人们不慌不忙的走在路上;没有大城市车水马龙的拥挤,也没有灯红酒绿喧闹的聒噪。这里的安静透着沉稳,这里的艰苦却透着乐观。车子缓缓开进中石油的大院,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石油人娃娃”,发现它在微笑。
图:中石油微笑的“石油人”娃娃
中石油的院子更像是小时候熟悉的大院生活,家属楼生活区连在一起,石油人彼此既是工作上的搭档,也是生活中的朋友。前线生活艰苦,只有调休才能回到库尔勒的生活区。其他时间“石油人”们都在塔里木盆地中分布的各个油田气田工作。这更像是一种部队生活,虽然是国企,但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前线的人奋斗,后方的人坚守。日复一日,流逝的光影建成无悔的青春;寒来暑往,重复着平凡的动作却是在守护无数家庭的幸福。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撑起了一片清洁能源的蓝天。
图:克深17井现场工人
天山山脉蜿蜒,远处可以见到山腰处的层层积雪。山底的碎石打磨着脚底,眼前的荒山陡峭,向前望去,能够看到在碎石中顽强生长出的骆驼刺。这里,是博孜北三维物探项目施工的现场。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帽子,让一片荒凉的颜色中有了些许生气。在这恶劣环的野外作业环境下,不论寒冬酷暑,他们翻山越岭进行着野外油气勘探,从不停歇。
图:博孜北三维物探项目施工现场的山腰处
冬天的新疆寒冷,室外温度在零下。“石油人”们却风餐露宿,中午吃不上一顿热饭。“大多是从基地带饭,一出来一天,中午随便吃点。”一位现场作业的物探员工对我们说道。远处的天是蓝色的,山是黄色的,从嘴中哈出的气是白色的,石油人的身影是红色的。
图:博孜北三维物探项目施工现场
一路跟随勘探师傅上山,松软崎岖的山路伴着到处分布着碎石,初来乍到的“外来人”几次差点跌倒在山中。此时的师傅们身上背着重重的电缆,100斤的器材由一根结实的绳子拴在一起,绳子的末端挂在师傅的额头上。头部与腰部的力量将重物合力托起,行进在着这荒凉的大山之中,一步一步,沿着这未经人工修砌的山路出发。碎石在他们的脚下滑动,烈风在他们的脸上吹过,寒冷侵蚀着这座大山,可背起重担的“石油人”额头却有了密密的汗珠......
图:博孜北三维物探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背着100多斤的电缆翻越山头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加速进入天然气时代,塔里木油气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地。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已成为贯通中国的能源动脉,塔里木正是这条动脉涌动的起点,来自塔里木的天然气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八十多个大中型城市。正是他们坚守在前方,一步一个脚印,为在后方的千家万户输送着幸福;他们独享着荒凉,在年复一年中的坚持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哪有什么云淡风轻,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石油人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图:博孜北三维物探项目施工现场背着100多斤的电缆翻越山头的工人在途中休息
“我们更懂得珍惜”
古代镇守边疆,思念亲人时只能飞鸽传书,睹物思人;21世纪的现在,科技发达,往往只需要一个电话便可以看到思念挂念的人。可在荒凉又一望无尽的沙漠中一切又回到原点,世界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在自然面前,人是那么渺小。
11月28日上午,我们跟随着沙漠运输车进入到沙漠腹地。重型卡车在沙漠中的黄沙沙中摇摇晃晃地行进,此刻手机已经完全没了信号。视线被眼前一望无尽的黄色所覆盖,翻越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沙丘。
图:塔克拉玛干沙漠
石油师傅在车上开起玩笑:“姑娘啊,要嫁就嫁石油人,你看我们石油人多朴实!”爽朗的笑声在空中回荡,岁月的风沙侵蚀着他的面庞;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脸上的皮肤泛着沙漠中风吹过的红色。沙漠给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他的双手干枯,干裂的纹路清晰可见。但就是这双摸着驶向沙漠前方方向盘的手,一刻也不能松开。年复一年,移动的沙丘在做着运动;日升月落,塔里木的天际线上不变的总是那苍凉却壮阔的风景。笑着笑着,他的表情又凝重了起来,好像又想起什么。
“师傅,那嫁给石油人哪里不好呢?”我问道。
“沙漠没信号,有时候天天打不了电话或者进了沙漠几个月也联系不上。”师傅回答道,表情无奈。
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沙漠的沙子松软,人一脚就能踩下去。在沙漠中每走一段路比想象的都要艰难许多,中石油的曹工指着不远的一处标杆问我:“猜一猜从我们现在这个位置出发到那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小时差不多。”我答道。“不,至少三个小时。”他笑着说道。
图:沙漠运输车
1989年,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从那时起,塔里木便开始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今天的塔里木,已成为我国陆地上第三大油气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的能源安全不容有失。
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在这里奋斗,在这里扎根。2500公里输气管道,连接起塔里木在中国天然气时代的桥梁。作为西气东输的主力起源地塔里木油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为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重大贡献。
图:克深17井现场安保人员
“师傅,那嫁给石油人有什么优点呢?”我问道。
“石油人说实话啊,对家庭这块责任感非常强。平时不在家,回家以后肯定是想陪陪父母,照顾妻儿。石油人回到家都被评为五好男人。”师傅回答道。
师傅又笑了,爽朗的笑声在对家人想念的话语中传出。在沙漠阳光的映衬下,他的眼角的皱纹开始绽放,与中石油独特的“红色”一起,成为沙漠中顽强生长的生命。
“我们石油人知道不容易,所以才更懂得珍惜......”
图:克拉2气田 第一口打的天然气井
“这里有生活”
大城市的生活光怪陆离,每天快节奏地穿梭在城市之间。深夜年轻人冲进地铁末班车,而后迅速打开电脑忙着没有完成的工作。工作压力与把人们一点一点的包围,我们是大概已经很久,没有时间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更像是九个久居城市被其压力包围的成年人的一场反叛和逃离,库尔勒与塔里木油田成为我们的目的地。九个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故事。有作家编剧,有摄影师,有记者,有学生,有安全管理员,有销售顾问。每个人的经历都足够精彩,各行各业的故事在这里碰撞,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一望无尽,正如这故事一般向远处延伸没有尽头......
图:一望无尽的沙漠公路
在克拉2气田的院子中,有一条秋田狗。狗子从不惧怕生人,见到人总是摇着尾巴一脸温顺;同行的朋友们总是忍不住的停下来逗它。安保人员说,狗子是一位在这工作的石油人养的,因为放家里照顾不方便,索性就带到了工地上看门。秋田欢脱地在几棵树中打滚,无拘无束地在黄土中撒欢。不知为何这总让我想起《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这个流浪作家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就如同眼前:荒凉中有生气,狂野中有责任。
图:克拉2气田生活区 院子里的秋田狗
小孩子在爸爸的怀里,开心着拿着酸奶。仰着头看着正在拍摄的无人机。旁边的丈母娘跟我们聊着天,才知道原来丈母娘跟丈人一直在这里工作,女儿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把女婿也带了回来。两代人在这里扎根,又重新孕育了后代。石油人的梦想在此处发芽,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守卫着这片沙漠。
图:001号水井房的两代人
11月28日,我们来到了沙漠植物园。“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是中石油开发治理的目标。原本没有任何生气的沙漠在“石油人”的治理之下变得生机勃勃。拥有几十种植物的院子里,成为植物学家教授经常光顾的地方。
图:日出时刻的沙漠植物园
故事还没结束,故事仍在进行。这里是有着十足的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新疆,这里是有着城市人向往的库尔勒,这里有着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欢乐与淳朴。
我期待,期待下次与这里相遇。
图:新京报读者俱乐部“探访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项目人员合照